bet365中国备用网址

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Bet365中国简体中文备用网址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晶态多孔框架材料科研团队

日期:2025-04-22  来源:   点击:

一、团队负责人及骨干介绍

团队负责人:袁国赞

袁国赞,1980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研究生教学名师。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导师:崔勇 教授),2010-2011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Yan Zhao),2011.10至今在Bet365中国简体中文备用网址 工作。主要从事晶态功能配合物和多孔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以有机合成和配位组装为基础,制备了系列多孔框架、分子笼及簇合物等功能材料,研究材料在能源转化催化、分子/离子识别和分离等方面的性能。以第一或通讯作者J. Am. Chem. Soc., Sci. China Chem., ACS Materials Lett., Inorg. Chem. Front., Inorg. Chem., Coord. Chem. Rev.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情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先后获得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资助主持其它省级项目5项。曾获主要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32021年),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2023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第1202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112021年),上海市优博(2012年)。

团队骨干

刘静欣

博士、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美国迈阿密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安徽工业大学化工bet365中国备用网址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科研项目一项。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被他引2000多篇次。

吴芳辉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自1998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自然科学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安徽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高校青年科研基金以及安徽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等各类项目,参与过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安徽省发改委重大产业创新计划项目及马鞍山市发改委重大项目等近30项课题的研究。迄今为止在包括Electrochem. Commun.Microchimica ActaOrganometallic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已发表研究论文超过11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5项,授权15项。

张莉艳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教坛新秀(2019年)、安徽工业大学线上教学名师(2020年)。201407月至今在Bet365中国简体中文备用网址 工作,期间在安徽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一直主讲《物理化学》课程,作为课程负责人获批安徽省质量工程线下课程和安徽省教学示范课程。曾获安徽省第二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和多项各类校级奖励和荣誉。科研方面: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发光性能研究。Inorg. Chem., Inorg. Chem. Front., Chin. J. Chem等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0余篇。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及省级科研项目2项。

吴孔林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省级人才项目。201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1912-至今在Bet365中国简体中文备用网址 工作。主要从事单原子、团簇和无机功纳米材料的理性设计与精准构筑及其在能源存储与转化、电催化领域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2项、产学研项目2项,以第一、共一或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 Coord. Chem. Rev., Nat. Commun., Adv. Funct. Mater., Nano Lett., Nano Energy, Appl. Catal. B: Environ. Energ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50余篇SCI论文。担任Nano Materials ScienceEnergy Materials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TungstenNano TransMed、《稀有金属》、《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青年编委。

单威龙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20196-至今在Bet365中国简体中文备用网址 工作。主要从事有机金属机械互锁超分子化合物和配位超分子笼状化合物的设计组装及其在超分子转化、吸附分离和催化等领域的性能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实验开放基金和安徽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项目。迄今为止在Angew. Chem. Int. Ed.3篇)、Inorg. Chem.Nano Research.Chem. Eur. J.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项。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和《重庆大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

朱磊

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bet365中国备用网址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留所加入王要兵研究员团队从事COF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在光电化学中的应用。20225月加入Bet365中国简体中文备用网址 。目前主要从事有机电极材料设计合成、电化学储能应用及储能机理研究。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刊登在Chem. Sci., Adv. Funct. Mater.,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 Org. Lett., Chem. Commun.,等国际期刊。

康延赏


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9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bet365中国备用网址 ,20201-至今在Bet365中国简体中文备用网址 工作。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催化和晶态功能材料的的设计、合成吸附、识别和催化等性能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迄今为止在Angew. Chem. Int. Ed.Coord. Chem. Rev.J. Am. Chem. Soc.Eur. J. Org. Chem.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王文海


博士、资格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博士毕业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202304-至今在安徽工业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无机功能纳米材料可控合成及金属离子电池研究。迄今为止在Angew. Chem. Int. Ed.Nano Res.J. Mater. Chem. ARenew. Energy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马莉莉


博士、资格教授、硕士生导师。2022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bet365中国备用网址 ,20231-至今在Bet365中国简体中文备用网址 工作。主要从事功能性有机金属组装体的设计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迄今为止在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Sci. China Chem.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项。

李阳

博士、资格副教授。2023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bet365中国备用网址 ,20245-至今在Bet365中国简体中文备用网址 工作。主要从事超分子框架的设计合成、COFs框架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迄今为止在Angew. Chem. Int. Ed., CCS Chem. Sci. China Chem. Chin. J. Chem.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项。


二、主要研究领域

1)功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可控制备: 选择功能化的构建基元,利用配位键、共价键构筑对pH、氧化还原等环境适应性强的MOFs COFs,通过多种手段调控、优化COFs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而增强多孔框架材料在催化、分离、电化学储能等方面的性能。

2)功能超分子框架材料的可控组装:组装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多孔配位笼,通过多孔配位笼空腔的限域作用,封装分子催化剂、有机功能分子等客体构筑功能超分子体系;提出基于环糊精/葫芦脲和功能客体的超分子作用策略,实现多重刺激响应变色材料的精准构筑;利用金属-配体配位作用高效构筑一系列拓扑复杂的离散型金属[n]索烃。发展特定拓扑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材料组装策略,精准调控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功能,拓展其在限域催化、变色材料和药物分子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3)光电催化能源/环境相关联的小分子转化:光电催化剂的合成研究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合成单原子/团簇纳米晶催化剂、多孔框架催化剂,研究其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2RR)、化物转化等性能,系统探索其构效关系和催化机制,力争开发出高效、稳定、经济的光电催化技术,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三、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异电荷静电耦合效应精准构筑多界面位点材料及用于电催化氨氧化反应研究,2024.012027.122237500550万,负责人:吴孔林。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联吡啶/多齿氮杂环类功能复合型金属-有机多面体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2022.01-2025.122217100260万,负责人:袁国赞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羟基喹啉类多核金属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发光性能研究,2017.01-2020.122167100265负责人:袁国赞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烷基链衍生物在瓜环基疏水空腔中的构象与应用2014.1-2017.122137100480万,负责人:刘静欣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氮杂环卡宾类有机金属笼的构筑及其分子识别性能研究2024.1-2026.1222301003,经费:30万,负责人:马莉莉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功能MOF基钯催化剂的可控构筑及其催化芳烃远程C-H键胺化反应的研究, 2023.01-2025.122220100630万元,负责人:康延赏。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101004,新型有机金属钌分子结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催化CO2还原研究,2022.01-2024.1230万元,负责人:单威龙。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羟基喹啉类金属-有机配位分子笼的设计组装及其催化性能研究,2017.01-2019.122160300121万,负责人:张莉艳。


四、代表性科研成果

(1) Wei-Long Shan*, Nian Si, Meng-Ting Xu, Zhi-Yang Chen, Gen Zhao, Haitong Tang, and Guo-Xin Jin*, One-step directed self-assembly of molecular closed four-link chains and borromean links. Angew. Chem. Int. Ed. 2025, 64, e202501965.

(2) Dongdong Liu, Huirong Ma, Chao Zhu, Fengyi Qiu, Weibin Yu*, Li-Li Ma, Xian-Wen Wei, Ying-Feng Han*, Guozan Yuan*. Molecular Co-Catalyst Confined within a Metallacage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J. Am. Chem. Soc. 2024, 146, 2275−2285.

(3) Cheng Peng+, Mingyue Wang+, Sha Li+, Xuezhi Zeng, Jieyue Wang, Wenhai Wang, Zhirong Zhang, Mingfu Ye, Xianwen Wei, Konglin Wu*, Kui Zhang*, and Jie Zeng*, A General Strategy Based on Hetero-Charge Coupling Effect for Constructing Single-Atom Sites. 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408771.

(4) Wei-Long Shan*, Huan-Huan Hou, Nian Si, Cai-Xia Wang, Guozan Yuan, Xiang Gao, and Guo-Xin Jin*, Selective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homogeneous linear metalla[4]catenane and metalla[2]catenane assemblies. 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402198.

(5) Li-Li Ma, Feinian Yang, Longyi Ding, Duojun Cao, Yang Li, Qingchun Xia*, Ying-Feng Han*, Guozan Yuan*. A double-walled porous metal-perylenediimide framework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sis. Sci. China Chem. 2025, //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26-025-2606-9.

(6) Dayang Cheng, Longyi Ding, Chengtao Gong, Liyan Zhang*, Lili Ma, Yongwu Peng*, Guozan Yuan*. Electron Cloud Density Modula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Porphyrin-Bas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ACS Materials Lett. 2025, 7, 1235-1241.

(7) Donghong Wang*, Qiwang Shao, Xianjia Cao, Mengxuan Qin, Changyou Zhang, Lei Zhu*, Shasha Wang, Qing Li, Dongming Liu and Chunyi Zhi*. Organic nitro compounds for batteries. Adv. Funct. Mater. 2025, 35, 2416000.

(8) Donghong Wang*, Mengxuan Qin, Changyou Zhang, Mengxue Li, Chao Peng, Chunyi Zhi*, Qing Li and Lei Zhu*, Enhancing organic cathodes of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via nitro group modification. Chem. Sci. 2025, 16, 3630-3637.

(9) Konglin Wu+, Sha Li+, Chuan Hu+, Guoqiang Wen, Xuezhi Zeng, Mingyue Wang, Jieyue Wang, Mengyuan Chu, Hengshuai Shang, Mingfu Ye, Wenhai Wang*, Fanghui Wu*, and Shengjie Peng*, Nitrogen-bridged Cu-Zn dual-atom cooperative interface sites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Zn-air batter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 2024, 357, 124288.

(10) Dong-Xue Xia, Xin Wang, Wen-Qi Sun, Rui-Lian Lin, Jing-Xin Liu*, Ying-Wei Yang*. Chameleon-inspired supramolecular materials based on cucurbit[7]uril and viologens exhibitingfull-color tunable photochromic behavior, Chem. Eng. J. 2024, 484, 149551.

五、联系方式

袁国赞:guozan@bet365bycn.com  刘静欣:[email protected]

吴芳辉:[email protected] 张莉艳:[email protected]

吴孔林:[email protected] 单威龙:[email protected]

朱磊:[email protected] 康延赏:[email protected]

王文海:[email protected] 马莉莉:[email protected]

李阳:[email protected]